1.正確選擇供水方法

火場供水有直接供水、串聯供水和運水供水三種方法,火場指揮員應根據火場實際情況、消防車數量和供水能力等選擇最佳供水方法。
供水方法

1、直接供水
當水源與火場之間的距離在消防車、泵供水能力范圍內時,消防車、泵應就近鋪設水帶,直接出水槍滅火。當到場消防車的載水量足以撲滅初期火災時,消防車可靠近燃燒區(qū)直接鋪設水帶,接出水槍滅火。
消防車、泵直接供水的距離,主要取決于消防車、泵的功率、性能、水帶的口徑、材質耐壓強度等。
2、串聯供水
串聯供水又稱接力供水,主要方法有兩種:
1)接力供水
當水源距離火場超過消防車、泵供水能力時,可利用若干輛消防車分別間隔一段距離,停放在供水線路上,由后車向前車依次連接水帶,通過水泵加壓將水輸送到前車水罐里(沒有水罐的消防車,將水帶通過分水器,連接到進水口上),供前車出水用。供水干線盡量使用大口徑的水帶。
2)耦合供水
當火場高度超過消防車、泵的供水高度時(指高層建筑或建在山上的建筑火災),可利用若干輛消防車或消防車與手抬機動消防泵進行串聯供水,提高前車泵壓,將水供到高處。
消防車、泵串聯供水的距離和高度,受消防車泵的性能、功率、標高差、水帶的口徑、材質和耐壓強度等制約,供水時盡量使用大口徑、耐高壓的橡膠襯里水帶。
3、運水供水
用若干輛消防水罐車,或火車機車、灑水車、運輸液體的罐車等,從水源處裝水,運送給前方消防車出水滅火。
2.保證滅火用水量
當火災現場規(guī)模較大或缺水地區(qū)發(fā)生火災,車載水或供水能力不能滿足滅火需要時,火場指揮員應根據火場實際情況調集力量,采取合理使用水源、節(jié)約滅火用水等措施確保滅火用水量。
1、加強第一出動供水力量
指揮中心根據報警情況和已知火災現場及環(huán)境情況,初步確定調派供水和滅火車輛的數量、種類。
2、及時調集增援力量
火場指揮員到場后根據火災現場情況,確定需要調集增援的供水消防車輛的數量和種類。
二、組織實施現場供水保障
現場供水保障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必須按其規(guī)律認真組織實施,決不能盲目行動。滅火實踐證明,科學地組織指揮現場供水保障,滅火戰(zhàn)斗就主動,成功就有把握;否則就被動,甚至造成戰(zhàn)斗失利。
1.現場供水原則
現場供水應按照“就近占據水源,確保重點、兼顧一般,力爭快速不間斷”的原則,落實火場供水方法和車輛、裝備。
供水原則
1、就近占據水源
到達火場的供水消防車,應占據距離火場較近的消防水源(人工水源或天然水源),以便達到迅速供水滅火的目的,占據水源切忌舍近求遠。
2、確保重點,兼顧一般
火場供水必須著眼于火場主要方面,應集中主要的供水力量,保證火場主攻方向的水量和水壓,以有效的控制火災,阻止火勢擴大。同時,在可能的情況下,對火場的次要方面,也要考慮供應必要的消防用水。
3、力爭快速不間斷
第一出動供水力量到達火場,對撲救初期火災保持有絕對優(yōu)勢時,應以最快的速度組織供應撲救初期火災的用水量,做到戰(zhàn)術上的速戰(zhàn)速決。
當滅火人員到達時火勢早已發(fā)展擴大,第一出動供水力量不足時,應迅速調集增援力量,同時,通知供水部門加大火災地區(qū)供水管網供水的流量和壓力,以達到加快滅火進程的目的,并要根據火場實際情況,采取一切手段解決滅火用水的需要。
2.現場供水保障組織
火場指揮員應根據火災現場的實際情況和供水任務,及時建立火場供水組織。
消防救援站進行火場供水時,通常有以下幾種組織形式:
1、戰(zhàn)斗班:戰(zhàn)斗班單獨進行滅火戰(zhàn)斗時,由駕駛員和1名戰(zhàn)斗員組成。
2、單一隊站:一個消防救援站投入滅火戰(zhàn)斗時,由1名消防救援站火場指揮員或班長負責組織供水。
3、兩個或兩個以上隊站:兩個或兩個以上消防救援站投入滅火戰(zhàn)斗,上級指揮員尚未到達火場時,可由轄區(qū)消防隊站指揮員(或增援消防救援站火場指揮員)、轄區(qū)隊站的熟悉水源情況的班長負責組織供水。
3.現場供水保障實施注意事項
1、就近占據水源,集中主要的供水裝備保證火場主攻陣地特別是內攻救人滅火力量的供水。
2、使用市政消火栓供水時,應當根據給水管網的形狀、直徑和壓力確定消火栓的使用數量;當火場供水壓力不足時,應當通知供水部門增大水壓。
3、根據消防車泵的技術性能和水源與火場的距離,合理選擇直接供水、接力供水或者運水。供水的方式,并盡量使用大口徑水帶鋪設供水干線;寒冷地區(qū)冬季滅火供水時,應當防止供水線路 結冰凍結。
4、在市政消火栓不能滿足火場供水時,應當充分利用天然水源和蓄水池、水井等水源設施供水。
5、當多層、高層建筑物或者地下工程、生產裝置發(fā)生火災時,應當盡量使用固定消防給水系統供水,同時利用移動裝備供水。